园区简介
四川阿州工业园区(以下简称州工业园区)的前身是四川省能源高耗能开发试验区,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,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。为了整合资源,州委、州人民政府于2007年3月将阿坝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并入州工业园区,实行“两块牌子,一套班子”管理模式。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属州人民政府直属正县级参公事业单位,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,班子一正四副,编制35名,现有在职人员31人。内设办公室、财务科、规划建设科、工业产业科、畜牧产业科、企业登记管理科6个科室。
州工业园区辖4个园区,即:汶川漩口新型工业区、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区(含理县下孟工业集中区、汶川桃关工业集中区)、茂县南新轻工业加工区、松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区(含阿坝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)。总体规划面积17.95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4.7平方公里。现有入园企业46户,其中不乏一批央企、上市公司分支企业及台资企业。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.6亿元、工业增加值13.9亿元、利税1.3亿元,从业人员7280人。
近年来,州委、州人民政府把电解铝、工业硅、人工晶体、锂、氯酸盐、磁材六大工业产业作为重点加以培育、扶持,全面推进产业升级换代,产业结构实现由以高载能产业为主向循环、绿色、环保产业转变,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、粗放向现代、集约提升。目前,园区产业正按照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的目标以及“51025”计划有力、有序推进。
一是铝产业:已形成以阿坝铝厂为龙头,以电解铝、铝合金及铝材加工集聚发展的态势。到2015年,铝产能力争达到40万吨,产值达到160亿元,增加值达到35亿元。截至2012年,铝产能达2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铝产品19.95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30.85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9.76%;完成工业增加值5.6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40.26%。
二是锂产业:聚集了四川国理、阿坝中晟、阿坝闽锋、浩普瑞等基础锂盐生产加工企业。到2015年,锂产能力争达到2万吨,产值达到20亿元,增加值达到8.4亿元。截至2012年,锂产能达1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锂产品0.49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2.7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.48%;完成工业增加值0.23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.65%。
三是硅产业:现有潘达尔、西南阳光、协鑫、禧龙、顺鑫、嘉铣等12家工业硅生产企业。主要硅系列产品有工业硅、稀土硅铁、硅系特种合金、硅微粉等,除为国内部分企业提供原料外,大部分用于出口,已成为国内工业硅原材料的主要产地之一。到2015年,硅产能力争达到50万吨,产值达到60亿元,增加值达到18亿元。截至2012年,硅产能达2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硅产品4.59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7.6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.79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45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0.42%。
四是电石产业:聚集了岷江电化、顺发、双鼎、富奇等电石生产企业。到2015年,电石产能力争达到100万吨,产值达到48亿元,增加值达到5亿元。截至2012年,电石产能达5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电石产品46.72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15.68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0.21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55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1.14%。
五是盐化工产业:形成了以岷江雪为龙头,以希望电盐、茂县鑫盐化工、长化宏光盐化工、广盛化工、鑫新能源等为配套的盐化工产业链。主要生产氯酸钠、高氯酸钠、高氯酸钾、二甲醚等产品。到2015年,盐化工产能力争达到60万吨,产值达到35亿元,增加值达到14亿元。截至2012年,盐化工产能达25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盐化工产品17.03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7.94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0.23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26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9.06%。
六是生物医药产业:现有宇妥藏药、九寨沟天然药业等企业,主要从事藏药、藏方保健品以及中成药为主的产品生产。到2015年,产值达到3亿元,增加值达1亿元。截至2012年,完成工业产值2.03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.62%;完成工业增加值0.79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5.68%。
七是其他类型产业:主要包括低微碳铬铁、水泥、磁材、人造宝石和农畜产品等。到2015年,力争产值达到74亿元,增加值达到35亿元。截至2012年,完成工业产值10.28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3.25%;完成工业增加值2.91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20.92%。其中:
新型合金材料:现有大秦铬业等新型合金材料生产企业,主要生产硅铁、铬铁、硅锰、高铬、硅钙钡铝等多种合金产品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2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4.23亿元。
电子磁材:现有川西磁业、立敦电子等电子磁材生产企业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2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4.23亿元。
人工晶体:现有鑫通新材料公司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5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1.5亿元。
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及民族旅游产品加工:现有红原牦牛肉食品、红原牦牛乳业、新希望、若尔盖高原之宝等企业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5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2.1亿元。
州工业园区辖4个园区,即:汶川漩口新型工业区、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区(含理县下孟工业集中区、汶川桃关工业集中区)、茂县南新轻工业加工区、松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区(含阿坝青藏高原牦牛经济园区)。总体规划面积17.95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4.7平方公里。现有入园企业46户,其中不乏一批央企、上市公司分支企业及台资企业。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.6亿元、工业增加值13.9亿元、利税1.3亿元,从业人员7280人。
近年来,州委、州人民政府把电解铝、工业硅、人工晶体、锂、氯酸盐、磁材六大工业产业作为重点加以培育、扶持,全面推进产业升级换代,产业结构实现由以高载能产业为主向循环、绿色、环保产业转变,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、粗放向现代、集约提升。目前,园区产业正按照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的目标以及“51025”计划有力、有序推进。
一是铝产业:已形成以阿坝铝厂为龙头,以电解铝、铝合金及铝材加工集聚发展的态势。到2015年,铝产能力争达到40万吨,产值达到160亿元,增加值达到35亿元。截至2012年,铝产能达2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铝产品19.95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30.85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9.76%;完成工业增加值5.6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40.26%。
二是锂产业:聚集了四川国理、阿坝中晟、阿坝闽锋、浩普瑞等基础锂盐生产加工企业。到2015年,锂产能力争达到2万吨,产值达到20亿元,增加值达到8.4亿元。截至2012年,锂产能达1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锂产品0.49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2.7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.48%;完成工业增加值0.23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.65%。
三是硅产业:现有潘达尔、西南阳光、协鑫、禧龙、顺鑫、嘉铣等12家工业硅生产企业。主要硅系列产品有工业硅、稀土硅铁、硅系特种合金、硅微粉等,除为国内部分企业提供原料外,大部分用于出口,已成为国内工业硅原材料的主要产地之一。到2015年,硅产能力争达到50万吨,产值达到60亿元,增加值达到18亿元。截至2012年,硅产能达2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硅产品4.59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7.6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.79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45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0.42%。
四是电石产业:聚集了岷江电化、顺发、双鼎、富奇等电石生产企业。到2015年,电石产能力争达到100万吨,产值达到48亿元,增加值达到5亿元。截至2012年,电石产能达50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电石产品46.72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15.68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0.21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55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11.14%。
五是盐化工产业:形成了以岷江雪为龙头,以希望电盐、茂县鑫盐化工、长化宏光盐化工、广盛化工、鑫新能源等为配套的盐化工产业链。主要生产氯酸钠、高氯酸钠、高氯酸钾、二甲醚等产品。到2015年,盐化工产能力争达到60万吨,产值达到35亿元,增加值达到14亿元。截至2012年,盐化工产能达25万吨,全年累计生产盐化工产品17.03万吨,完成工业产值7.94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0.23%;完成工业增加值1.26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9.06%。
六是生物医药产业:现有宇妥藏药、九寨沟天然药业等企业,主要从事藏药、藏方保健品以及中成药为主的产品生产。到2015年,产值达到3亿元,增加值达1亿元。截至2012年,完成工业产值2.03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.62%;完成工业增加值0.79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5.68%。
七是其他类型产业:主要包括低微碳铬铁、水泥、磁材、人造宝石和农畜产品等。到2015年,力争产值达到74亿元,增加值达到35亿元。截至2012年,完成工业产值10.28亿元,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13.25%;完成工业增加值2.91亿元,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20.92%。其中:
新型合金材料:现有大秦铬业等新型合金材料生产企业,主要生产硅铁、铬铁、硅锰、高铬、硅钙钡铝等多种合金产品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2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4.23亿元。
电子磁材:现有川西磁业、立敦电子等电子磁材生产企业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2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4.23亿元。
人工晶体:现有鑫通新材料公司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5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1.5亿元。
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及民族旅游产品加工:现有红原牦牛肉食品、红原牦牛乳业、新希望、若尔盖高原之宝等企业。到2015年力争产值达15亿元,截至2012年完成产值2.1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