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区简介
基本概况
马鞍山开发区是1995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,1999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,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2010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开发区设立时的批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。2006年7月国土资源部第9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,核准合并面积为11.44平方公里。2010年底,通过非属地托管实现事实扩区,实际管辖面积34.44平方公里,实际建成区面积11.4平方公里,辖区总人口5.8万人,其中产业工人3万人,居民2.8万人。
经济规模
马鞍山开发区历经13年建设发展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扩大,在马鞍山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作用和带动作用,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20%以上,招商引资占全市1/3以上,经济总量和税收已与所在城市县区并驾齐驱,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开发区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,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如日本大同、蒙牛乳业、江苏雨润、福建达利、广东鹰唛、广东科达、中钢天源、圆融光电等来此投资兴业并获得长足发展。数字硅谷产业园、西安开米、中国一重、晋西车轴、东风小康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落户,并开工建设。截至2011年底,园区共有836家企业入驻,其中外资企业75家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3家,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、食品加工业、装备制造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;2011年,三大产业实现产值约277亿元,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5%,其中汽车制造业,实现产值128亿元;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3亿元;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6亿元。
区位优势
马鞍山市是安徽对外开放的“东大门”,毗邻长三角城市群,紧邻六朝古都南京,临江近海、拥江发展。境内高速公路、铁路四通八达,宁铜铁路贯穿其境,京沪高速铁路南京站距马鞍山市中心不到20公里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马鞍山市区仅有35分钟车程。境内长江深水岸线20公里,长江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,已实现对外籍轮开放,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、国家一类口岸,江海联运可达几十个国家和地区,物流交通极为方便。开工建设的马鞍山长江大桥、芜申运河和过境宁安城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,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区位优势。马鞍山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无缝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。
马鞍山地理位置优越,具有东部区位优势,享有中部成本优势,综合投资成本仅为上海的50%,南京的75%;全市每万人拥有技术人才778人,位居华东城市前列。
开发区与母城相连,位于城市南部,是马鞍山城市“东扩南进”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交通地理条件良好,是理想的投资开发场所。
产业导向
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,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大力实施“331”现代产业规划,即做大做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,重点培育新材料、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。
围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,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,主动承接整车生产线、重卡变速箱项目、发动机机壳铸造等汽车产业项目转移,促进产业集聚,延伸产业链,着重打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。
围绕规划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,重点发展电子元件、汽车电子、电子仪器等;引进LED光电子产业企业和以手机为主的电子通讯设备产业;同时,还将建设全市电子信息产品交易中心,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原料采购、成品交易、信息发布、展览展示等服务。
围绕蒙牛乳业、达利食品、雨润食品、鹰唛食用油等现有食品企业,打造食品产业园;同时积极引进物流公司、总部经济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
马鞍山开发区是1995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,1999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,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2010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开发区设立时的批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。2006年7月国土资源部第9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,核准合并面积为11.44平方公里。2010年底,通过非属地托管实现事实扩区,实际管辖面积34.44平方公里,实际建成区面积11.4平方公里,辖区总人口5.8万人,其中产业工人3万人,居民2.8万人。
经济规模
马鞍山开发区历经13年建设发展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扩大,在马鞍山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作用和带动作用,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20%以上,招商引资占全市1/3以上,经济总量和税收已与所在城市县区并驾齐驱,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开发区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,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如日本大同、蒙牛乳业、江苏雨润、福建达利、广东鹰唛、广东科达、中钢天源、圆融光电等来此投资兴业并获得长足发展。数字硅谷产业园、西安开米、中国一重、晋西车轴、东风小康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落户,并开工建设。截至2011年底,园区共有836家企业入驻,其中外资企业75家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3家,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、食品加工业、装备制造业三大优势主导产业;2011年,三大产业实现产值约277亿元,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5%,其中汽车制造业,实现产值128亿元;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3亿元;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6亿元。
区位优势
马鞍山市是安徽对外开放的“东大门”,毗邻长三角城市群,紧邻六朝古都南京,临江近海、拥江发展。境内高速公路、铁路四通八达,宁铜铁路贯穿其境,京沪高速铁路南京站距马鞍山市中心不到20公里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马鞍山市区仅有35分钟车程。境内长江深水岸线20公里,长江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,已实现对外籍轮开放,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、国家一类口岸,江海联运可达几十个国家和地区,物流交通极为方便。开工建设的马鞍山长江大桥、芜申运河和过境宁安城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,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区位优势。马鞍山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、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,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无缝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。
马鞍山地理位置优越,具有东部区位优势,享有中部成本优势,综合投资成本仅为上海的50%,南京的75%;全市每万人拥有技术人才778人,位居华东城市前列。
开发区与母城相连,位于城市南部,是马鞍山城市“东扩南进”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交通地理条件良好,是理想的投资开发场所。
产业导向
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,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大力实施“331”现代产业规划,即做大做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,重点培育新材料、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。
围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,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,主动承接整车生产线、重卡变速箱项目、发动机机壳铸造等汽车产业项目转移,促进产业集聚,延伸产业链,着重打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。
围绕规划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,重点发展电子元件、汽车电子、电子仪器等;引进LED光电子产业企业和以手机为主的电子通讯设备产业;同时,还将建设全市电子信息产品交易中心,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原料采购、成品交易、信息发布、展览展示等服务。
围绕蒙牛乳业、达利食品、雨润食品、鹰唛食用油等现有食品企业,打造食品产业园;同时积极引进物流公司、总部经济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