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区简介
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邹平县主城区,成立于2001年8月。2003年6月,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。2010年11月11日,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成为山东省第一家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区位优势:开发区所处的邹平县东临工业重地淄博,西接省会城市济南,南依胶济铁路,北濒黄河,地处山东东部深化开放和西部加快开放的结合部,处在黄河三角洲、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、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区。西距济南国际机场45公里,东距青岛港240公里,北距滨州港130公里,济青高速公路、省道寿济路、庆淄路穿城而过,区位优势明显,交通条件便利。正在筹建中的寿邹铁,将大莱龙铁路向西延伸,途经开发区北郊,将直接打通开发区到烟台龙口港的绿色通道。
硬环境建设:开发区按照“功能配套,适度超前,提升档次”的要求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全面加快以水、电、路等企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。先后投资40多亿元,对区内道路、供水、排水、热力、电力、燃气、通讯宽带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,已开发区域内全部实现“九通一平”。建设了六纵六横、全长80公里的道路框架,开通了全长12公里的邹周铁路货运专线和运输货场;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38万千瓦的自备热电厂及配套电、热管网,库容450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,40公里的供水主管网和日供水能力达25万立方米的供水系统,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能源供应。完成了约400公顷的绿化工程,道路及公用设施绿化率达到38%,工业厂区内绿化率达到4.8%,亮化率达到95%。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,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吨,在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10万吨、回用中水10万吨,同时建设了120公里的排雨排污管道,实现了雨、污分流,区内污水全部集中处理、达标排放。
自建区以来,大力实施环境立区、工业兴区、科技强区“三大战略”,狠抓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高新技术、基础设施、优化环境“五大重点”,已成长为以家纺服装、食品医药、新型材料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,集仓储、物流、研发、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形成了以棉纱、棉布、服装、家用纺织品为主的家纺服装产业,以铝板带箔、合金铝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,以风电机械设备为主的现代制造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,并逐步向高科技产业延伸。
区位优势:开发区所处的邹平县东临工业重地淄博,西接省会城市济南,南依胶济铁路,北濒黄河,地处山东东部深化开放和西部加快开放的结合部,处在黄河三角洲、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、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区。西距济南国际机场45公里,东距青岛港240公里,北距滨州港130公里,济青高速公路、省道寿济路、庆淄路穿城而过,区位优势明显,交通条件便利。正在筹建中的寿邹铁,将大莱龙铁路向西延伸,途经开发区北郊,将直接打通开发区到烟台龙口港的绿色通道。
硬环境建设:开发区按照“功能配套,适度超前,提升档次”的要求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全面加快以水、电、路等企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。先后投资40多亿元,对区内道路、供水、排水、热力、电力、燃气、通讯宽带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,已开发区域内全部实现“九通一平”。建设了六纵六横、全长80公里的道路框架,开通了全长12公里的邹周铁路货运专线和运输货场;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38万千瓦的自备热电厂及配套电、热管网,库容450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,40公里的供水主管网和日供水能力达25万立方米的供水系统,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能源供应。完成了约400公顷的绿化工程,道路及公用设施绿化率达到38%,工业厂区内绿化率达到4.8%,亮化率达到95%。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,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吨,在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10万吨、回用中水10万吨,同时建设了120公里的排雨排污管道,实现了雨、污分流,区内污水全部集中处理、达标排放。
自建区以来,大力实施环境立区、工业兴区、科技强区“三大战略”,狠抓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高新技术、基础设施、优化环境“五大重点”,已成长为以家纺服装、食品医药、新型材料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,集仓储、物流、研发、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形成了以棉纱、棉布、服装、家用纺织品为主的家纺服装产业,以铝板带箔、合金铝等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,以风电机械设备为主的现代制造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,并逐步向高科技产业延伸。